2022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改善職業教育辦學條件”,體現了黨中央、國務院對職業院校辦學條件改善工作的高度重視。教育部等五部門印發的《職業教育辦學條件達標工程實施方案》提出了優化資源布局、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提高師資隊伍水平、增強職業教育辦學質量和吸引力的目標要求,職業教育要實現高質量發展,離不開辦學條件的堅實保障。高職院校面對新時代高質量發展提出的新要求和高職擴招對院校硬件設施、師資力量等帶來的新壓力,需要科學制定規劃,匯聚多方力量,建立聯動機制,著力在校園功能布局、基礎設施、師資隊伍結構、實訓條件等方面緊抓舉措落實,加快推進辦學條件全面達標步伐,為自身高質量可持續發展拓寬新空間、搭建新平臺、打造新優勢、積蓄新動能。
一、科學制定規劃,優化功能布局
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及產業轉型升級對職業院校的辦學條件、校園功能布局等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快速發展的辦學規模與辦學條件相對不足之間存在矛盾,需要職業院校堅持規劃先行。一是制定院校布局規劃,緊跟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對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培養提出的新需求,做好院校辦學布局長短期規劃,綜合考慮職業院校全日制教育、產學研合作、實習實訓、技術培訓、繼續教育等功能,結合學生規模,堅持“組群統籌、全域融合”的發展思路,調整優化校園空間布局,科學定位區域功能,使學??臻g分布和容量配置漸趨合理,在院校發展中最大限度發揮支撐作用;平衡學生規模和辦學條件的關系,合理確定招生規模,形成辦學規模與辦學效益協調發展的格局。二是制定分類分階段達標規劃,對院校資源進行全面清查,摸清底數和動態變化狀況,根據辦學條件合格性指標和限制性指標要求,制定分類達標建設方案和資源整合調整方案,明確任務清單、時間表、路線圖,分階段有序推進辦學條件達標建設。
二、加強基礎條件建設,改善育人環境
基礎辦學條件是院校加強內涵建設、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要條件?!笆濉睍r期,職業院?;A條件明顯改善,但仍存在與區域產業發展需求、高質量育人需求不相適應的問題,需要聚焦關鍵領域薄弱環節,加大力度、精準施策、協同推進,進一步補短板、強功能,著眼長遠以打基礎增后勁,確?;A條件與辦學規模相適應。職業院校應重點從以下三方面加快推進基礎條件建設。一是針對生均占地面積、生均行政辦公用房面積、生均宿舍等指標不達標問題,分類制定補齊方案,將實體建設與品質建設相結合,凸顯校園文化特色,優化基礎設施布局、結構、功能和發展模式。二是適應信息化時代教育變革新要求,加快云計算、人工智能平臺信息網絡等新型基礎設施,搭建5G校園網絡環境,實現校園無線網絡全覆蓋。建設信息化教室、實訓室、智慧教室,利用信息技術升級教學設施、科研設施和公共設施,促進學校物理空間與網絡空間一體化。建立融合型服務平臺,加強信息系統集成,建設一站式網上辦事大廳,構建互聯互通、應用齊備、協同服務的“互聯網+教育”平臺。加強專業教學資源庫、在線開放課程、網絡思政課程等數字資源建設。三是針對生均圖書不達標的問題,加大圖書資源建設專項投入,加強高水平數據庫文獻資源建設,完善印刷型文獻和數字化文獻、現實館藏與虛擬館藏互為補充的文獻資源保障體系,促進館藏圖書數字化、網絡資源館藏化、館藏建設多樣化。聯接整合各界資源,倡導和鼓勵教師、校友、合作企業及社會各界人士捐贈圖書,設立圖書捐贈基金,用實際行動支持院校發展。
三、拓寬資金投入渠道,推動數智化實訓條件升級
職業教育是以就業為導向的教育,實踐教學是促進學生職業能力形成和發展的關鍵路徑,前瞻性、高規格地建設實訓條件是職業院校提升實踐教學質量的支撐基礎。隨著產業快速轉型升級,職業院校實訓條件還存在結構性和適應性的短板,特別是信息技術的發展對學生實訓條件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時對職業院校在這方面的資金投入是一個巨大挑戰。職業院校必須拓寬資金投入渠道,積極匯聚政府、企業、社會力量各方資源,同步提升校內外實訓條件,保障實踐教學的高質量。一是做好多渠道融資。統籌用好財政撥款的同時,結合國家區域發展戰略,通過積極爭取地方專項債券,利用教育強國推進工程、產教融合項目等專項基金,吸引外國政府貸款和國際金融組織貸款等外資投入,加強對實訓條件建設的資金支持。二是大力推進實習實訓條件校企共享。持續深化產教融合,依托混合所有制辦學、集團化辦學等平臺,加深與區域頭部企業、中小微企業合作,加強與企業共建校內外生產性實訓基地,以企業捐贈先進設備、校內實訓場所共享等方式創新校企合作模式,形成校企利益共同體,保證實訓設備升級緊跟產業發展,促進實訓條件在融合過程中得到大幅度提升改善。
四、持續優化師資結構,提升教師隊伍整體水平
高水平師資隊伍是建設高水平職業院校的重要保證之一,特別是高職擴招以來,對專任教師數量和質量提出了雙重要求,專業師資不足、高層次人才短缺,“雙師型”教師比例不高成為制約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重要瓶頸,亟需職業院校主動做好三件事。一是加大教師招聘力度,優化學歷結構。落實高校辦學自主權,綜合衡量特色發展、人才培養、人員結構和崗位類別等因素,用好人才招聘權,優化學緣結構;加強高層次人才引進與培養,設立引才專項資金,支持青年教師攻讀博士,提升高學歷教師比例。二是推動人事制度改革,優化職稱結構。推動職業院?!白灾髟O定標準條件、自主開展崗位競聘、自主評價競聘人員、自主進行聘用管理”的職稱改革,突出“重師德師風、重真才實學、重質量貢獻”的“破五唯”評價導向,促進優秀人才脫穎而出,提升高級職稱專任教師比例。三是加強兩支隊伍建設,優化雙師結構。加強雙師隊伍建設,落實國家“雙師型”認定標準,健全學校層面“雙師型”教師認定與培養辦法,堅決落實教師企業鍛煉制度,提升校內教師雙師素質;加強兼職教師隊伍建設,建立兼職教師資源庫,聘請行業專家、企業高級技術人員參與專業建設和課程教學,合理加大兼職教師授課比例,優化教師專兼結構。
五、創新監督保障機制,強化數據支撐效能
辦學條件提升是一項綜合性、長期性工作,需要職業院校強化頂層設計,統籌各部門力量,構建網絡化的監督反饋機制,加強創新信息化數據分析模式,形成管理科學、運行高效、協同解決的保障體系。一是建立統籌協調機制。完善辦學條件達標組織體系,按照學校統籌、歸口管理、多部門協作、部門分級負責的原則,明確部門職責分工和達標進度,建立聯席會議制度,責任部門定期調度,為招生、基建、財務預算等工作提供決策參考。二是建立監測、預判、反饋機制。對辦學條件建設達標情況進行全過程監測,加強數據統計與實時監測,依據監測數據進行分析預判和定期診斷反饋,科學謀劃下步達標路徑,做到對現實心中有數,對未來手中有策。三是搭建信息化保障平臺。融合高等教育事業統計、人才培養工作狀態數據平臺等官方平臺,搭建校本數據平臺,利用大數據、物聯網等信息技術,加強對辦學條件的數據采集,確保及時性和準確性,為監測和診斷提供有效數據支撐。
全面改善辦學條件是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環節,作為職業院校將認真落實《職業學校辦學條件達標工程實施方案》要求,繼續整合資源優化布局,完善基礎設施功能,補齊短板弱項,持續提高辦學質量、提升辦學形象。
(作者:濰坊職業學院副校長賀志強)